教材是固定的学习材料,是相对稳定的,但教师具有主观能动性,应结合学校实际、学生实际灵活使用。纵观这几年的高考实验,可以领悟到,明显加强了动手能力的考查,注重了实验原理的理解,加强了实验创新的力度。因此,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验,多留些空间给学生,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去创新,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思维,提高学习兴趣。新教材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主的“以人为本”的教学体系,为学生开辟了一种自主的、探究的、合作的、终身的学习模式。本文拟就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以新教材为载体进行“探究性实验”教学谈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一、.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
1. 实验内容机械传授
教师严格按照演示实验的步骤机械完成教学任务,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,以至于学生在分组实验中“照方抓药”。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学生的依赖性,不会质疑,不会探究的学习方法。
2. 黑板上做实验
由于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高考对实验考查的方式,通过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在高考中照样能得高分,导致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,也有部分教师不愿意做实验,有的教师甚至以化学实验的毒物对身体有影响而不开设实验。
3. 自由实验室
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学习自主探究性的重要性,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课改的重点,但是让学生在实验室自由实验,而教师又不进行引导,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。
4. 教学内容与实验脱节
新教材注重学生认知规律,讲授和学生的学习脱节。例如,平时的教学中先将实验讲解完了再进行演示实验,让学生记忆实验现象,课后增加学生学习负担。学生分组实验严重滞后,学生只能进行验证性实验,不能进行创新。
5. 实验操作不规范
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不规范,教师演示实验随便,这是因为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过关,教师平时的教学态度不严谨所致。
二、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的新观念
1. 重实验观察——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基础
新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良师,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载体。新教材在实验教学设计上有新的观念。新教材增设了一些家庭小实验,学与问,科学探究,思考与交流,实践活动,还增加了学生分组实验,充分提供了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,为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新的问题创造了机会。当学生发现新问题时需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审视,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。
2. 重实验分析——拓展学生探究思维的空间
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,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反应。有的反应类型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(如锌与浓、稀硫酸的反应),有的反应产物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(如铜与浓、稀硝酸的反应),有的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等。如探究硫酸与锌反应制备氢气时,硫酸的适宜浓度;探究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制备氧气,催化剂的选择;探究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产物不同,一个实验有一种固定实验装置,但—个实验也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。有的实验装置简单,有的实验装置复杂;有的实验装置能够说明某一种性质,有的实验装置有某一种特殊功能等。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,从不同的角度入手,从学生的个性入手,学生不能从教材上找到现成的答案,可使化学实验更接近于化学研究工作,又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和以人为本的理念,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起步。教师要根据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,对学生提出要求和任务,做到要求适当、任务具体、检查及时认真、评价有激励性。
三、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
1. 转变教育理念
首先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,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,树立以学生为主的“以人为本”教学理念。可以拿出几个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完成,从而提高实验能力,让学生从实验中知道为什么。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验设计,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,不断发现旧知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,从而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并非是简单的继承,关键是不断的更新和发展。这样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、知识运用能力、实验操作能力。
2. 化学课应从教室转向实验室
在实验室“边讲边实验”,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主动观察、探究,同时实践了“以学生为本”的教学理念,也解决了在黑板上上实验课的问题。加强实验教学,让学生多做实验,必要时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。实验注意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现象、敏锐分析结论,利用知识网络对各类装置进行变换、改造,锻炼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的能力,通过迁移、转换、类比重组进而解决问题,增强心理的适应性。
3. 以教师的实验创新去激化学生探究的火花
增加实验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。例如,将两个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,出现“空中生烟”的奇景,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。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单独实验,让学生自我探究。对“经典装置”进行改进和创新,“经典装置”中有些已经用了几十年,这虽然对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有好处,若长期使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。因此,在教学中用好经典装置的同时,应鼓励学生设计出比“经典装置”更新的装置。例如,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比实验,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改成套管实验,并认真分析对比实验的条件的科学性,发挥教师的“诱导效应”。
4. 开展课外小实验,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
依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化原则,尊重学生的不同爱好,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。活动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爱好参加兴趣小组,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,发展自身的特长,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大胆创新。开展一些趣味实验、小制作、小发明等活动。
5. 加强开放探究
一般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,学生设计实验程序并实施实验方案,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,得出结论,并将其应用于新的情景加以检验。这种模式强调探索和创新,学生以一种近似科学家如何实验的方式学习,不再强调获得正确的结论,而是强调过程对结论的解释。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“以人为本”教育观来指导的,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和智能的发展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。由验证性实验教学中的主宰者、评论者转变成咨询者、服务者和提问者,并且教师在讨论和辩证时,不仅要创造民主的气氛,还要有意持不同意见,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,教师会遇到更多的挑战,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更高。教师不但要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,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;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;三要尽可能做到学生在“活动”中学习,在“主动”中发展,在“合作”中增知,在“探究”中创新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,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,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,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,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。学生的主体地位、主体意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得到体现和加强,所以,主体与主导是辩证的统一体,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,要做好如下方面:①重视实验教学,通过实验现象,引导学生观察,启迪学生思维,激发学习兴趣,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。②明确实验目标,创设教学情境,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。③采用积极评价的方法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。④及时反馈教学信息,互评互改,巩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。⑤设计问题,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。
6. 进行学法指导
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,教师要把握三点:一是真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;二要知道怎么做能使学生探究的问题达到“最近发展区";三要知道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愿学、乐学、会学、善学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,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,并在教学实验设计中予以渗透,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,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。提出有关假设、设计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。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,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,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。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,优化认知结构,实现由“学会”向“会学”以及到“探究”的转变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外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
- [教育理论] 课堂管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
- [教育理论]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践行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创设问题情境,提高课堂教
- [教育理论] 新课程下有效备课的优化策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