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 要:让学生“自主探索”作为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论点,已经得到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广泛承认和重视。在课堂教学中,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,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,我认为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: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,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,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,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。
关键词:学生 意识 机会 质量 能力
小学生活泼好动,对外界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,而且他们还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特点和优势,要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,倾注一定的情感,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,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每个微妙的变化,启发学生善于探究,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,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,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,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,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,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。
一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。要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功能,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,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。动机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。在教学过程中,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,使学生通过努力,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。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,师生共同做数手指游戏。教师出示左手四个手指,从食指开始依次数到小拇指,循环往复,做数数示范;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个数,教师马上判断出这个数在哪个手指上,并由学生数手指验证。“老师为什么不用数就知道这个数在哪个手指上呢?”教师创设的求知情境,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,急切地想去探求其中的奥秘,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。
二、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。学生学习的知识,主要来源于间接经验(即来自教材或教师);但另一方面,学生获取知识,又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。教师只有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,促使学生手、眼、脑、口等多种感官并用,让学生积累丰富的、典型的感性材料,建立正确的、清晰的思维中介——表象,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、综合抽象、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,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。例如教学体积的意义,概念描述中的“空间”、“所占空间”的含义,学生感到既抽象又陌生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书包从课桌肚中拿出来,把手伸进去摸一摸,提问:“有什么感觉?”把书包放进去后再摸一摸,再问:“现在有什么感觉?”通过拿、放、摸这些实际操作,让学生去亲自感受,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。
三、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。要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功能,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,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,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。和谐的师生关系,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教师只有以真诚、热爱和关怀的态度,与学生平等交往,对他们尊重、理解和信任,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,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。
教师不应以真理的化身自居,简单地向学生进行奉献和灌输,而应把学生看成追求真理的主人,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,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、不完整,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。
交往沟通、求知进取的学习氛围,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。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,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。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,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讨论题,进行有理有节的指导。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、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,既独立思考,又相互启发,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,能够加速思维、表达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,逐步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。
四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。要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功能,通过学法指导,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,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。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,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、思维模式、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,从而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活动的效率,来促进学习。例如教学“商不变性质”,教师要教给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方法。
可以出示一组算式:①6÷3=2;②60÷30=2;③600÷300=2;④6000÷3000=2。
先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:②式和①式比较,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几倍?商发生了什么变化吗?③式和①式比较呢?④式和①式比较呢?能将观察与比较的结果归纳成一句话吗?然后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从下往上进行观察;最后将两次观察的结果进一步进行概括。通过多次反复,从“仿”、“引”到“会”,逐步形成了一定的“学法”模式。
美国数学大师波利亚曾说:“思想应是从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的,而教师应该仅仅起一个产婆的作用。”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、更不应该代替学生思维,而是要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“最近发展区”,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,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学习方法。例如在学完一个内容后,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结,让学生互相交流“我是怎样想的、怎么做的”,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,总结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,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,学生可以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,进而提高学习活动的参与能力。
总之,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培养,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引导。因此教师自身也必须增强教育、教学实战的主体意识,积极地、创造性地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上做好文章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外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
- [教育理论]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
- [教育理论] 新课程下有效备课的优化策
- [教育理论] 创设问题情境,提高课堂教
- [教育理论] 课堂管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践行社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